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天津市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布部门: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发文字号:津经信节能[2013]41号
- 发布日期:2013.09.27
- 实施日期:2013.09.27
- 时效性: 现行有效
- 效力级别: 地方工作文件
- 法规类别: 能源综合规定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天津市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津经信节能〔2013〕41号)
各节能主管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11〕2873号)和《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2〕3787号)有关要求,推动我市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能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全市节能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委制定了《天津市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天津市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工作实施方案
2013年9月27日
附件
天津市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11〕2873号)和《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2〕3787号)有关要求,推动我市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能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全市节能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构建长效节能机制为重点,以系统规范能源管理为手段,在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PDCA循环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能源管理,逐步形成自觉贯彻节能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与技术、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注重节能文化建设的企业节能管理机制,做到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持续优化、能效持续提高,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
二、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市万家企业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12)的能源管理体系,节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节能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并逐步扩大到我市其他重点用能单位。
三、基本原则
(一)企业实施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重点用能单位主动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完善节能工作机制,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各节能主管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快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
(二)试点推进与全面开展相结合。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逐步扩大范围,在全市重点用能单位全面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三)专业认证与效果评价相结合。鼓励重点用能单位自愿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在相关工作中,对认证结果予以采信。对不选择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
四、实施步骤
(一)确定试点阶段(2013年10月)
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综合考虑基础条件、目标任务及节能潜力等因素,选取试点地区、行业和用能单位,公布试点单位名单。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
试点地区、行业和用能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方案,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并积极组织实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具备相应能力的咨询机构为试点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
(三)效果评价阶段(2014年6月)
试点地区、行业和用能单位,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形成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效果进行评价。
(四)全面推广阶段(2014年7月)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根据试点工作评价结果,总结最佳实践和典型案例,对能源管理体系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活动,通过现场会、研讨会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经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与各节能主管部门密切沟通协作,共同组织推动,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的专业优势,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施政策激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情况纳入对区县、集团公司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成效显著的,考核时予以加分。对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用能单位,市节能专项资金给予优先支持。鼓励区县、集团公司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强化监督管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和咨询、认证机构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各节能主管部门结合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加强跟踪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