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07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点》的通知
- 发布部门: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发文字号:津劳社办发[2007]34号
- 发布日期:2007.03.16
- 实施日期:2007.03.16
- 时效性: 现行有效
- 效力级别: 地方工作文件
- 法规类别: 监察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局):
为认真落实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维权力度,落实维权措施,转变服务理念,探索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能力,我们制定了《2007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拟于四月中旬市局召开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座谈会听取工作意见。
2007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以务求新态度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积极落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维权力度,体现执法效能,促进和谐,体现公平,努力营造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促进企业发展,延伸监察功能。
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用好上升期,积极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对企业全方位积极有效的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劳动用工秩序,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的劳动法律政策宣传,确定每月18日为企业服务日,公布服务咨询电话,设定专人为企业进行服务。选定区内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30家作为服务对象,定期深入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帮助用人单位化解劳资矛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行业内企业不定期开设服务专场,加强行业法律服务。组织培训300家企业经营者,开展法律宣传,让企业经营者懂法守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辟维权知识专栏、开辟维权热线,广泛向社会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政策和劳动监察工作,正确引导劳动者通过正常的渠道维权。
二是建立劳动违法预防机制。摸清用人单位底数,梳理区内企业类型,建立用人单位管理档案。建立企业劳动管理人员联络网络,及时沟通和传递劳动法律政策及企业用工动态。正确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及时化解劳动矛盾。加强用工备案和规章制度审查工作。
三是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用人单位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对有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要及时记入不良诚信档案。推行劳动监察建议书制度和对重大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问题定期向社会公布制度,强化和延伸执法能力,彰显社会影响力。对严重违法的要通过媒体予以曝光或通报有关部门。对违法单位进行强制教育,把预防功能制度化,促进用人单位诚实守法。
通过上述措施,努力营造企业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使诚实守信、尊重劳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让企业在和谐中发展,让劳动者在发展中获得更满意的利益。
二、积极维护权益,促进利益和谐。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本质,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利益和谐的基本保证。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利益的和谐。进一步加大执法维权力度,解决百姓反映强烈和突出的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通过监察工作建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享的利益平台。今年重点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签约权益、社会保险权益、劳动报酬权益等,使被检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投诉举报立案率、违法行为整改率达100%。
一是集中优先做好群众举报投诉的查处,及时化解劳资矛盾。搞好窗口建设,完善举报投诉接待制度,进一步畅通职工诉求渠道。提高立案质量,集中解决百姓关注的利益诉求。对投诉举报的,做到接待热情,立案及时,调查全面,维权有力,杜绝推诿扯皮的工作作风和行政不作为。充分利用举报投诉针对性强、维护权益及时的优点,优先查处举报投诉案件,采取“一诉全查”全面调查的做法,加重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促使用人单位充分尊重职工利益。加大对举报投诉转办案件办理的督办。今年市局将每季度在全市范围内通报一次转办案件的办理情况。不及时回复的,将通报批评。与劳动仲裁部门、信访部门建立协调沟通联系机制,每月通报情况。对个人投诉引导通过仲裁解决,对信访问题引导通过信访途径解决。
二是充分发挥影响力大、社会效果好的优势,围绕全局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检查,集中解决劳动用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局业务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将按照劳动部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开展向几项专项检查活动。第一季度组织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治理活动,重点查处非法职介行为,净化就业市场。第二季度开展劳动用工综合检查,全面检查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重点检查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费缴纳、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等内容。第三季度配合企业工资支付三年清欠计划、社会保险扩面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险扩面及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第四季度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检查活动。
三是充分发挥好检查集中、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书面审查,继续扩大有效覆盖范围,突出监察效能。今年书面审查工作将安排在第四季度进行,重点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情况进行检查,收集用人单位用工信息,为监察网络建设做准备。由市局统一部署,书面审查的工作分工由市局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同时市局将对区县书面审查工作进行的督查。
四是充分发挥灵活机动、快捷迅速的优势,开展好日常巡查。把广大职工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作为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各种监察方式形成有效衔接和功能互补,切实最直接、最有效地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今年巡查工作的重点将集中在建筑业企业和中小型劳动密集型的餐饮服务业,重点解决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参保及超时加班等问题。每个区县巡查户数应不少于100家。
三、关注社会热点,积极维护稳定。
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应对和处理由于劳动权益受损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化解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是增强政治敏感性,从大局出发,执行好各级领导的指示和交办的案件。对领导交办和相关部门转移案件,要及时处理并回复。
二是高度关注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依法处理好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下大力气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采取解决当期工资拖欠和建立长效机制并重的做法,畅通农民工投诉渠道,落实《关于处理农民工拖欠工资事件的紧急预案》,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对策,建立工资保障金、工资监控等制度。推行建筑业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帮助企业建立工资支付的基础性工作,帮助企业进行人员的现场管理,建立工资支付的有效凭证。对建筑业工程用人单位要逐户登记造册,加强日常巡查和监控。
四、优化监察制度,加强合力建设。
制度落实是社会和谐的保证。监察业务建设是做好劳动维权的基本保障。
一是建立以市总队为核心带动全市整体监察工作的监察执法体系,形成两级执法良性互动的工作模式。发挥总队在全市监察机构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市级监察机构的影响力、协调力,建立公平的社会经济秩序,让守法者得实惠。
二是完善与各业务部门联动机制,继续开展需求效能监察,将劳动保障阶段性的工作重点作为监察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平安计划、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工资三年清欠计划,社会保险扩面计划。
三是加强对区县监察机构的监督和业务考核。由市局统一制定方案,重点考核案件转办情况、监察成效、创新作法、行政不作为、办案率等。此项工作将于12月底进行。
四是加强业务研讨。于4月中旬召开全市监察工作座谈会,研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去年监察片会上收集的执法中的疑难问题,市局经过逐一解答,反复论证,以局文件的形式下发,望各区县遵照执行。今年仍将广泛收集执法中的疑难问题,汇总解答论证,以文件形式巩固成果。
五是发挥好街镇监察员作用,延伸劳动监察职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劳动用工制度的建立。今年将进一步做好监察网络建设,在街镇监察员作用发挥上要做出有益探索。街镇监察人员要积极参与各项检查活动,加强投诉案件的处理。
六是加强建立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建设,建立全市监察办案网络系统,加强监察成效统计报告制度,强化成效统计功能。
七是组织好全市监察队伍的业务培训。严格考试持证上岗制度,提高监察队伍素质。对考试不合格的,一律收回执法证件,不允许从事监察活动。此项工作于9月份进行。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07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点》的通知
(津劳社办发[2007]34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局):
为认真落实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维权力度,落实维权措施,转变服务理念,探索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能力,我们制定了《2007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拟于四月中旬市局召开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座谈会听取工作意见。
二OO七年三月十六日
2007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点
2007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以务求新态度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积极落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维权力度,体现执法效能,促进和谐,体现公平,努力营造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促进企业发展,延伸监察功能。
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用好上升期,积极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对企业全方位积极有效的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劳动用工秩序,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的劳动法律政策宣传,确定每月18日为企业服务日,公布服务咨询电话,设定专人为企业进行服务。选定区内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30家作为服务对象,定期深入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帮助用人单位化解劳资矛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行业内企业不定期开设服务专场,加强行业法律服务。组织培训300家企业经营者,开展法律宣传,让企业经营者懂法守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辟维权知识专栏、开辟维权热线,广泛向社会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政策和劳动监察工作,正确引导劳动者通过正常的渠道维权。
二是建立劳动违法预防机制。摸清用人单位底数,梳理区内企业类型,建立用人单位管理档案。建立企业劳动管理人员联络网络,及时沟通和传递劳动法律政策及企业用工动态。正确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及时化解劳动矛盾。加强用工备案和规章制度审查工作。
三是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用人单位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对有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要及时记入不良诚信档案。推行劳动监察建议书制度和对重大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问题定期向社会公布制度,强化和延伸执法能力,彰显社会影响力。对严重违法的要通过媒体予以曝光或通报有关部门。对违法单位进行强制教育,把预防功能制度化,促进用人单位诚实守法。
通过上述措施,努力营造企业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使诚实守信、尊重劳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让企业在和谐中发展,让劳动者在发展中获得更满意的利益。
二、积极维护权益,促进利益和谐。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本质,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利益和谐的基本保证。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利益的和谐。进一步加大执法维权力度,解决百姓反映强烈和突出的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通过监察工作建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享的利益平台。今年重点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签约权益、社会保险权益、劳动报酬权益等,使被检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投诉举报立案率、违法行为整改率达100%。
一是集中优先做好群众举报投诉的查处,及时化解劳资矛盾。搞好窗口建设,完善举报投诉接待制度,进一步畅通职工诉求渠道。提高立案质量,集中解决百姓关注的利益诉求。对投诉举报的,做到接待热情,立案及时,调查全面,维权有力,杜绝推诿扯皮的工作作风和行政不作为。充分利用举报投诉针对性强、维护权益及时的优点,优先查处举报投诉案件,采取“一诉全查”全面调查的做法,加重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促使用人单位充分尊重职工利益。加大对举报投诉转办案件办理的督办。今年市局将每季度在全市范围内通报一次转办案件的办理情况。不及时回复的,将通报批评。与劳动仲裁部门、信访部门建立协调沟通联系机制,每月通报情况。对个人投诉引导通过仲裁解决,对信访问题引导通过信访途径解决。
二是充分发挥影响力大、社会效果好的优势,围绕全局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检查,集中解决劳动用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局业务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将按照劳动部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开展向几项专项检查活动。第一季度组织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治理活动,重点查处非法职介行为,净化就业市场。第二季度开展劳动用工综合检查,全面检查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重点检查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费缴纳、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等内容。第三季度配合企业工资支付三年清欠计划、社会保险扩面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险扩面及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第四季度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检查活动。
三是充分发挥好检查集中、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书面审查,继续扩大有效覆盖范围,突出监察效能。今年书面审查工作将安排在第四季度进行,重点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情况进行检查,收集用人单位用工信息,为监察网络建设做准备。由市局统一部署,书面审查的工作分工由市局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同时市局将对区县书面审查工作进行的督查。
四是充分发挥灵活机动、快捷迅速的优势,开展好日常巡查。把广大职工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作为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各种监察方式形成有效衔接和功能互补,切实最直接、最有效地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今年巡查工作的重点将集中在建筑业企业和中小型劳动密集型的餐饮服务业,重点解决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参保及超时加班等问题。每个区县巡查户数应不少于100家。
三、关注社会热点,积极维护稳定。
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应对和处理由于劳动权益受损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化解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是增强政治敏感性,从大局出发,执行好各级领导的指示和交办的案件。对领导交办和相关部门转移案件,要及时处理并回复。
二是高度关注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依法处理好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下大力气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采取解决当期工资拖欠和建立长效机制并重的做法,畅通农民工投诉渠道,落实《关于处理农民工拖欠工资事件的紧急预案》,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对策,建立工资保障金、工资监控等制度。推行建筑业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帮助企业建立工资支付的基础性工作,帮助企业进行人员的现场管理,建立工资支付的有效凭证。对建筑业工程用人单位要逐户登记造册,加强日常巡查和监控。
四、优化监察制度,加强合力建设。
制度落实是社会和谐的保证。监察业务建设是做好劳动维权的基本保障。
一是建立以市总队为核心带动全市整体监察工作的监察执法体系,形成两级执法良性互动的工作模式。发挥总队在全市监察机构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市级监察机构的影响力、协调力,建立公平的社会经济秩序,让守法者得实惠。
二是完善与各业务部门联动机制,继续开展需求效能监察,将劳动保障阶段性的工作重点作为监察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平安计划、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工资三年清欠计划,社会保险扩面计划。
三是加强对区县监察机构的监督和业务考核。由市局统一制定方案,重点考核案件转办情况、监察成效、创新作法、行政不作为、办案率等。此项工作将于12月底进行。
四是加强业务研讨。于4月中旬召开全市监察工作座谈会,研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去年监察片会上收集的执法中的疑难问题,市局经过逐一解答,反复论证,以局文件的形式下发,望各区县遵照执行。今年仍将广泛收集执法中的疑难问题,汇总解答论证,以文件形式巩固成果。
五是发挥好街镇监察员作用,延伸劳动监察职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劳动用工制度的建立。今年将进一步做好监察网络建设,在街镇监察员作用发挥上要做出有益探索。街镇监察人员要积极参与各项检查活动,加强投诉案件的处理。
六是加强建立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建设,建立全市监察办案网络系统,加强监察成效统计报告制度,强化成效统计功能。
七是组织好全市监察队伍的业务培训。严格考试持证上岗制度,提高监察队伍素质。对考试不合格的,一律收回执法证件,不允许从事监察活动。此项工作于9月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