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阅览
下载 打印
保留字段信息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 发布部门: 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
  • 发布日期:2012.01.04
  • 实施日期:2012.01.04
  • 时效性: 现行有效
  • 效力级别: 地方工作文件
  • 法规类别: 国家计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

  现将《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

  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滨海新区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滨海新区将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个走在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等要求,努力推动产业发展实现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为了明确滨海新区服务业未来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产业布局,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编制《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34.2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89.12亿元,年均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206.5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43.58亿元,年均增长29.2%。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科技研发呈现良好势头,商贸流通保持快速增长,旅游会展业实现稳步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一)航运物流优势扩大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发挥区位等综合优势,大力建设海、陆、空运输等设施和国际货物多样联运系统,形成了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航运物流功能显著增强。以天津港和滨海国际机场为基础、以天津港保税区和东疆保税港区为龙头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保税区海空港物流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基地、塘沽商业物流基地等物流业集聚区发展迅速。一批世界知名物流公司入驻新区,提高了新区的国际物流运作水平。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始在滨海新区推广应用,促进了物流业务的网络化发展,提升了新区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

  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从2005年的2.41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4. 1亿吨,年均增长11.2%,是中国北方第一个超4亿吨的大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05年的480.1万标准箱增加到2010年的1008.6万标准箱,年均增长16%。建成了25万吨级深水航道,南港区的建设大规模展开。跨区域口岸直通与合作不断加强,天津港已面向内陆城市设立了16个内陆“无水港”,港口功能延伸到内陆腹地。天津港已经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化国际深水港,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环渤海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由2005年的219.4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727.7万人次,年均增长27.1%;货邮吞吐量由2005年的8.0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0.2万吨,年均增长20%。

  (二)金融创新态势良好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在完善金融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及制度创新、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设立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航空产业投资基金,注册了657家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股权、排放权、金融资产、贵金属、铁合金等一批创新型交易市场。注册了工银租赁、民生租赁、长江租赁、渤海租赁等一大批融资租赁公司。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全国率先开展意愿结汇试点,是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在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上在全国率先跨出的重要一步。新区作为全国保险改革实验区之一,积极开展保险业务创新和新产品试点,开展利用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改革试点。规划建设了于家堡金融服务区、开发区金融街等金融业集聚区,为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平台载体,逐步成为全国新金融改革、探索和实践的先行区。金融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1.1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64亿元,年均增长57%。

  (三)旅游会展稳步发展

  规划99平方公里的滨海旅游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心渔港加快建设,滨海鲤鱼门顺利开街;国际邮轮母港、极地海洋世界、东疆湾沙滩景区、高新马球会等一批高档旅游设施投入使用。改扩建了航母主题公园、大沽炮台、大沽船坞等项目。国家海洋博物馆、游艇俱乐部、官港生态游乐园、宝龙欧洲城等项目抓紧推进。2010年,滨海新区接待游客9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亿元,成为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亮点。

  高水平会展日益增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天津国际航空航天展洽会、国际汽车贸易展览会等有影响力的会议会展。展会内容从手机、汽车、化工等新区主导产业扩大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2010年,新区共举办各类展览和会议67个,总展览面积达到29.9万平方米,参观人数约为50万人次。

  (四)服务外包和总部经济快速起步

  以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区三个示范区为依托,新区聚集了175家服务外包企业,在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服务、国际物流、医药研发等领域形成优势,在信息技术应用、金融后台服务、动漫游戏、数据库软件等领域具有较好基础。先后引进了东软集团、软通动力、药明康德、腾讯、微软、大宇宙、文思、飞思卡尔、卡巴斯基、以色列安道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培育了南大强芯、南开创元、天地伟业数码等拥有自主品牌的优势企业。2010年,新区全年接包合同签约额57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6%。

  总部经济规模逐渐扩大。天保国际商务园、中远总部经济基地、天津移动总部、海航办公总部、天保嘉业总部基地、海洋科技总部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服务区、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区(MSD)、空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北塘经济区中小企业总部等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建设。

  (五)科技研发势头强劲

  滨海高新区完成扩区更名,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建成运营,滨海工业研究院等项目启动。重点建设了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家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了200多家国家和市级科研机构、109家企业研发中心和62家博士后工作站。初步建成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53家。R&D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海洋科技六大高新技术研发服务产业集群。“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位居世界第一,取得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先后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调查中名列榜首。以开发区、保税区和滨海高新区为代表的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自主创新研发基地。

  科技服务业成效显著。2010年,新区共拥有各类科技服务业企业294家,科技服务业收入335.72亿元,实现增加值182.29亿元,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47%。科技服务业主要聚集在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初步形成工程设计、服务外包、地质勘探三大服务领域。

  (六)商贸流通快速增长

  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逐步增加,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多层次的商圈格局基本形成,已形成以解放路金街为主力商圈,洋货及泰达核心商圈为次级商圈的发展格局。商贸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开发区永旺购物中心、塘沽金元宝芙蓉商厦改造已完成并投入使用,高新区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商业配套设施、汉沽宝德数码广场一期、塘沽祥和家园综合商业项目等商业设施正积极推进中。保税区依托功能优势,积极培育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汽车、棉花、有色金属、洋酒等市场初具规模。东疆保税港交易市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现已建成亦禾工程机械交易市场、东疆国际航运交易市场、东疆国际船舶交易市场等产品交易市场。实施了城区商业进社区工程、早餐配送工程和农村“三进工程”,便民服务设施覆盖全区。

  (七)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新区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完成了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组建了新区先锋文化传媒投资公司,成立了天津海泰数字版权交易服务中心、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举办了首届国际工业设计成果展交会。中新生态城聚集了华漫兄弟、优扬传媒、酷六网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公司,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高新区形成了以高科技为特色的数字内容创意产业群。到2010年底,新区文化企业达到4000家,实现增加值220亿元左右,占新区GDP的4.4%。

  文化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出台了《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一区多园”专业集聚园认定和管理办法》,促进了新区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区、国家影视网络动漫试验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项目落户滨海新区。神界漫画、猛犸科技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文化产业产品成果丰硕。以“中国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动漫作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三国演义》手机动漫等6个产品入围文化部首批认定的36个重点动漫产品,长篇动画“草莓乐园”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与中国动画协会颁发的“绿色动画奖”。

  (八)房地产业稳定发展

  随着滨海新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类型从以商品房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变成商品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蓝白领公寓等针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多种供给模式。2010年滨海新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施面积1230万平方米,竣工45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90亿元。同时,滨海新区商业地产蓬勃发展,泰达现代服务产业区、天保国际商务园、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响螺湾商务区、北塘总部区等新兴商务区域加快形成。

  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发展规模和水平都有待提高。服务业规模和工业相比还比较小,知识技术层次还比较低,交通仓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占主要地位,知识、人才密集型的服务业比重较低,发展滞后。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二是政策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优势。开发区、保税区政策优势逐步减弱,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生态城等因操作层面的困难,政策优势尚未发挥出来,各功能区的政策优势尚未充分组合形成新区的整体优势。三是服务、辐射和竞争能力还不够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不多,缺少知名品牌,面向国际国内的资源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滨海新区的形象和品牌尚未真正确立。四是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完整统一的服务业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还存在高端专业人才缺乏,智力支持不足以及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过于传统,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务等现代化技术运用不够充分等问题。


  二、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服务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的挑战。

  从发展机遇看,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在推进产业和消费升级,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业态出现,有利于新区抢先发展这些产业,缩短和发达国家的距离。二是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邮轮经济、游艇经济、大型主题公园和综合性购物中心出现向中国转移趋势,为新区建设相关项目创造了契机。三是我国正在和日本、韩国研究筹划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十二五”期间可能会有所突破,新区位于中日韩区域的核心地带,已在腹地建立了以无水港为结点的航运物流网络,为新区更好地联通国内外、服务中西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和加快发展服务业上来,有利于滨海新区加快服务业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研发转化基地,发展适合滨海新区的金融、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五是随着“十大战役”的实施,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空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渤龙湖总部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生态城、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经济区、北塘经济区等一批服务业发展载体正在形成,为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挑战看,一是世界经济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更加严重,对滨海新区发展国际贸易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模式调整,对滨海新区金融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国内区域竞争空前加剧,特别是北京、山东、辽宁、河北都在推进新一轮服务业的发展,加速港口和物流设施建设,对滨海新区发展服务业形成较大挑战。四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区已形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但是在如何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上,新区的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需要做深入系统的研究。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系列指示要求,围绕中央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以建设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为统领,坚持依靠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服务业发展思路,坚持依靠扩大开放和区域合作壮大服务业规模,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坚持依靠优化发展环境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滨海新区服务业的重点突破、协调推进和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结构优化,注重质量提升,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及现代农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以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依据,充分利用国家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良好机遇,用足用好先行先试的政策,不断推进新区服务业的改革创新。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协调滨海新区核心区和各功能区的发展重点,形成特点鲜明,分工有序的发展格局;发挥空间集聚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和特点。滨海新区服务业的发展要根据自身优势,突出发展重点;要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优势行业和重点项目,提升对环渤海地区和中国北方的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航运物流、金融创新、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旅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贸流通、中介服务、房地产等十大服务产业,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壮大总部经济规模、做大做强服务外包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建设滨海新区核心区、中心商务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生态城、滨海旅游区、空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华苑信息服务业产业区、北塘经济区、中心渔港经济区等十大服务业集聚区,完善配套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理念,积极发展新兴业态,抢占服务业制高点。按照国际标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滨海新区成为海纳百川、万商云集、时尚大气、充满活力的海滨新城,基本形成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构架,成为与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相匹配的区域服务中心。

  到2015年,滨海新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五年平均增速20%以上;服务业投资五年累计达到6500亿元以上。具体目标是:

  航空物流产业。以天津港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龙头,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00万标准箱;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

  金融业。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领域。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0%。

  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加快总部经济基地建设,聚集总部企业,把滨海新区建成北方重要的总部经济发展基地,总部企业达到500家以上。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做强服务外包规模,加快建成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2015年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5亿美元以上。

  文化产业。突出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到2015年,形成10个以上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名牌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占地区生产总值6%。

  旅游会展业。突出海滨休闲特色,整合旅游资源,把新区建成面向全球、特色鲜明、精品集聚的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以专业性会展和品牌会展为重点,发展特色会展经济,使滨海新区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会展中心。到2015年,滨海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每年举办50项以上国际性、全国性和全市性大型展会,展位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以上。


  四、重点任务

  按照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和服务业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航运物流、金融创新、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会议会展、科技研发与信息、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业,促进家政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

  (一)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以天津港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龙头,完善现代集疏运体系,拓展和周边港口的合作,充分发挥海港、空港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优势,显著提升航运服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航运服务功能,形成联通五大洲、辐射中西亚的现代航运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资源集聚、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具有国际航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天津港深水航道载体建设和码头建设,建成30万吨级深水航道,完善航运设施功能,扩大吞吐能力,优化运输结构,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以提高疏港效率为重点,完善公路运输体系,优化疏港铁路布局,提高铁路运输比例,形成港城分离的交通网络。发展海铁、海公、公铁等多式联运,开展水水中转业务,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建设保霸铁路、津石高速公路和津晋高速公路拓宽等项目,完善直通西部的铁路通道。继续增设内陆无水港,推进港口功能、保税功能和口岸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提高服务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地区的能力,推动天津港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部最佳起点。到2015年,铁路疏港比重达到40%。

  完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功能。聚集船舶管理和航运研究咨询等机构,全面推进和落实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政策,鼓励中资方便旗船舶回归,吸引外资船公司、船舶在东疆保税港区落户、注册、登记,引进国外知名船级社设立分支机构。以船籍注册业务为龙头,通过开放注册、减免税收和费用等政策优惠,争取成为世界重要的方便旗船籍注册地。建设北方航运交易市场,开展船舶交易鉴证、拍卖、评估等服务,建立航运价格指数,配套发展海事保险、海事仲裁、海损理算、航运交易、航运咨询、公证公估、航运组织、航运专业机构、船舶管理等业务,逐步形成具有资源配置和定价能力的航运交易市场。发展航运金融,支持航运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企业开展船舶融资租赁、抵押贷款、售后回租等服务。引进大型船务公司,增加班轮航线。到2015年,集装箱外贸航线达到95条,内贸航线达到40条,初步形成各类航运市场要素聚集、服务辐射效应显著、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框架体系。

  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做大做强天津航空公司,继续引进新的航空公司在天津设立基地。支持航空公司增加进出天津机场的航班数量,开辟新航线,完善国内干线、区域支线和国际航线三个网络。扩大空港国际物流区规模,与机场货运区进行整合,规划建设空港航空货运综合服务中心,完善电子货运机场功能。承接环渤海和东北亚地区的货运航班,实现京津机场间陆路运输的高效通达。拓展第五航权,扩大国际国内客货中转,发展快递业务,逐步成为中国北方大型航空枢纽港。到2015年,飞机起降14.5万架次,航线115条,其中国际航线25条。

  拓展国际国内贸易。利用天津港保税区和东疆保税港区政策,建设汽车、电子、钢材、棉花、食用油、医药和医疗设备等大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现货、期货和电子等多种形式的保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完善东疆保税港区配套政策,积极开展自由贸易港区改革探索,力争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先导区。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保税区空港加工物流园区、天津港集装箱物流园区、天津港散货物流园区、南港化工物流园区、临港工业物流园区、大港建材物流园区和中心渔港物流园区等八大物流园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于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推进物流服务专业化,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重点培育物流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物流业务运作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向规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继续推广物联网、电子数据交换等物流信息技术,建立与国际对接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形成开放型、社会化、信息化的物流网络体系,建成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构建一流国际口岸。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为依托,发展船务代理、货物通关等一体化服务。深化口岸监管制度创新,构建集口岸通关、航运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和政策发布于一体的口岸信息化平台,建立便捷的大通关体系。

  (二)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

  积极推进金融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主动承接国家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试验。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构建为重点,建设于家堡金融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建设金融改革创新基地,逐步形成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推进金融机构产品和业务创新。完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支持信托、证券、期货、消费金融、货币经纪、金融租赁、资产管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汇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新区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各金融机构推动科技金融、港口金融、物流金融等产业金融优先措施,大力发展支柱产业金融。大力发展信托金融机构,加快信托业的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整合政府部门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民营担保企业,提高和改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服务能力。大力培育金融中介机构,健全服务体系。加快金融机构产品和业务创新。发展租赁售后回租、单机公司租赁等业务。推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机构的业务合作,探索综合经营的模式。促进新区新金融的发展,建立以资本市场为核心、一体化市场为载体、混业经营为方式、电子网络为手段、金融工程为技术的金融体制。

  推进股权、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建设,发展各类新型市场。整合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天津市股权交易所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建立股权交易的统一平台。争取建立辐射北方地区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OTC)。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转换通道,为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提供广泛的项目退出渠道。完善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设立更多新型交易市场,鼓励和支持交易业务创新,逐步整合各交易市场进入集中交易平台,完善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更多的企业到各类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吸引民间金融资本进入滨海新区。激励内生于民营经济的金融机构的发展,支持民间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营业网点,逐步提升滨海新区民间资本的活跃程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建立私募债券发行与交易试点。建立私募债券发行平台和私募债券交易市场,争取获得私募债券发行先行先试试点地位。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出台鼓励性管理办法,支持各金融机构及企业参与私募债券的发行与交易。逐渐将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等其他交易品种纳入交易平台。搞好综合信息服务业务,整合股权和债权交易撮合结算交割等业务,建成国际化电子网络交易平台。以私募债券发行与交易试点为依托,支持发展评级机构,完善二级市场的定价功能。

  搞好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在搞好中新天津生态城意愿结售汇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商业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正负区间管理试点范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允许符合准入条件的商业银行在东疆保税港区办理离岸业务。发展港口、科技等保险业务和货币掉期、期权期货等外汇业务。

  完善金融中介服务和信用体系。发展保险经纪、投资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推进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形成信用激励和信用约束机制。

  (三)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制定总部经济发展促进政策,以综合型总部、职能型总部和中小企业总部为重点,吸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总部企业到滨海新区发展总部经济,使新区成为总部企业聚集地。

  加快建设总部经济基地。加快建设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MSD)、天保国际商务园、渤龙湖总部基地和北塘经济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中心商务区重点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企业和中央、外省市大企业总部;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区、天保国际商务园、渤龙湖重点引进国内外总部企业和行业协会,设立综合型总部及研发中心、销售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物流中心等功能型总部;北塘经济区重点引进中小企业总部。

  完善总部经济支撑体系。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电力、通讯、商业、居住、星级酒店等商务配套服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绿化美化,优化生活空间和宜居水平,提高对总部经济的服务、支撑能力。

  吸引更多企业在滨海新区设立总部或二级总部。重点吸引企业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销售中心、资本运作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集聚到新区,使滨海新区成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拓展业务的中枢及支持保障基地。

  发挥商会、行业协会总部的纽带作用。借助商会、行业协会的力量,推介、宣传滨海新区的商机和发展潜力,吸引更多企业来滨海新区设立总部或营运中心。通过行业协会总部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规范发展,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等规则制定。

  到2015年,聚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总部、二级总部,以及知名商会、重点行业协会总部,总部企业达到500家以上,使滨海新区成为北方重要的总部经济发展基地。

  (四)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紧紧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和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迅速扩张的机遇,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主要目标市场,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做大做强一批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建成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

  建设服务外包基地。以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保税区空港经济区服务外包园、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服务外包基地。以高端外包业态和服务外包支撑体系为重点,积极推动金融后台、生物医药、软件开发、动漫游戏、信息服务、国际物流、信息安全等服务外包领域的发展。制定服务外包企业认定奖励管理办法,优化服务外包环境,完善服务外包支撑体系。

  大力开拓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努力争取引进一批国内外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落户,壮大服务外包企业队伍。立足滨海新区外资企业集聚的基础,积极开展离岸外包业务,引进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物流采购等跨国公司运营中心,承接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服务外包业务,扩大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份额。

  提高服务外包产业水平。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运物流、金融保险等重点行业,在保持信息技术外包(ITO)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发展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不断提高战略咨询管理、投资管理、市场研究等知识流程外包的比重,促进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提高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提升服务外包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打造服务外包人才高地。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建设好位于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的中国服务外包天津培训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鼓励国内外服务外包高级人才来滨海新区创业。

  (五)加快发展旅游和会展业

  以滨海旅游区为龙头,突出海滨休闲特色,建设沿海沿河重点旅游项目组团,形成面向全球、特色鲜明、精品集聚的旅游服务走廊和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

  努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建设和提升五大核心项目组团(核心区、滨海旅游区、东疆保税港区、北塘经济区、官港生态旅游区),着力建设各重点项目组团,扩大丰富旅游产业链条。突出特色,精心打造“休闲度假游”、“海滨观光游”“现代工业游”和“文化历史游”四大优势主题。提升完善航母主题公园、极地海洋馆、东疆人工沙滩、北塘和鲤鱼门海鲜美食街、大港官港生态游乐园和皇家枣园等旅游品牌。建设一批新的旅游项目,包括:海洋博物馆、世博天津馆、远望高科技文化产业园、宝龙欧洲城、海河外滩酒吧街、北塘小镇文化旅游街等。包装宣传天津港集装箱和客运码头、保税区金威啤酒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应大皮衣博物馆、开发区中新药业、顶益食品等工业旅游项目,打造工业精品旅游线路。高水平策划举办龙舟赛、啤酒节、葡萄节、冬枣节等旅游节庆,努力打造成为国际品牌。加强与北京、环渤海和日本、韩国、俄罗斯的合作,发展区域和国际旅游。开辟小型机场,发展通用航空和航空俱乐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直升机运营服务基地。通过推动旅游项目高端化、旅游节庆国际化、旅游管理现代化,把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吸引人、留住人、人气旺的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成为富有活力、时尚现代、风光旖旎的海滨新城。

  突出发展邮轮游艇产业。提升完善港口设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吸引更多邮轮公司将东疆作为母港,增加国际国内旅游班轮航线,年均停靠邮轮100艘次以上。建设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海河外滩四大游艇俱乐部,推进游艇产业化发展,完善游艇设计、制造、维修等配套服务。到2015年,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游艇泊位分别达到750个、500个、800个,使新区成为北方游艇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推动大旅游、大交通、大配套建设,新建一批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特色餐饮酒店和高档商业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升硬件水平。到2015年,滨海新区五星级酒店达到20家。积极推动航母主题公园等景区申请评定国家A级景区,提升景区品质和知名度。统筹旅游管理、健全旅游法规,制订旅游标准,完善公共服务。

  加快发展会展业。依托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性会展项目。规划建设大型会议中心、专业会展中心等设施,提升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服务功能,积极承办国际融资洽谈会、国际航天航空展、国际邮轮游艇展、汽车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策划举办全国性大型展会,不断培育和打造一批主题特色鲜明、国际化程度高、产业带动力强的优秀品牌展会,努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会议会展基地。

  完善会展服务体系。以“绿色滨海、生态城市”为理念,大力促进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翻译、广告、印刷包装、展览工程等会展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会展产业链,协调好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打造配套完善的会展业发展环境。

  (六)努力推进科技研发与信息产业

  聚集科技资源,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新区成为开放型、国际化、有特色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好滨海高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中新生态城、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等产业功能区的科技创新园,聚集科技服务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健康、节能环保、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提供研发支持、信息咨询、知识产权转移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实现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发展壮大科研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新区建立新的科研机构,支持新区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独立研发中心。加快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技术成果交易、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工程设计和节能服务等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发展,逐步形成与一二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使滨海新区成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转化和扩散基地。到2015年,国家级和海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达到10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200家。

  构筑产业研发转化平台。加快推进9大研发转化平台建设,在重点领域形成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与高等教育发展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重点依托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建成高水平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大平台;加快建设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现代酶工程国家工程实验室,搭建工业生物技术研发转化大平台;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建设超级计算机研发转化大平台;充分利用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资源优势,搭建民航科技研发转化大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纳米技术开发研究院,构筑纳米技术研发转化大平台;依托天津滨海高新区,建立面向全国的新能源技术开发研究院,建设新能源技术研发转化大平台;依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建成中国(天津滨海)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搭建标准化研发转化大平台;依托中新生态城联合研究院,搭建生态环保技术研发转化大平台;依托天津渤海监测监视管理基地和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天津国家海洋技术创新中心,构筑海洋技术研发转化大平台。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和公共检测平台,加强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监督,提高检测技术服务能力。

  到2015年,科技转化服务机构和科技服务企业达到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左右。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为依托,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化、城市管理智能化。以天津空港经济区为依托,加快建设中国RFID(射频识别技术)产业联盟与物联网基地,积极开展RFID全球应用系统研发,打造物联网产业集聚地,使滨海新区成为物联网产业研发和应用示范区。发展网络增殖服务,抓住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把新区建设成为信息化、智能化高度发达的“智慧新区”。到2015年,滨海新区R&D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七)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

  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创造文化发展新模式,逐步提升新区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努力打造优秀的区域文化品牌。本着以文化人、凝心聚力的目的,整合滨海新区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现代文化,打造精品文化品牌。挖掘近代海防军事和工业文化、河海铁路物流文化、盐碱化工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变文化资源为经济发展优势。在办好滨海艺术节等文化节活动的基础上,策划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富有时代特色的高水平文化活动,努力提升滨海新区文化品位。通过文化的全面发展,在滨海新区形成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科学和谐的文化生态,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以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滨海高新区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为依托,将产业发展领域从游戏、动漫等向为高新技术服务的工业设计、影视制作、广告会展等相关的创意产业拓展,完善产业链,提高创意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一区多园”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支持以中新生态城国家级动漫产业园为中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群,发展动漫、影视、演艺、广告、数字媒体、民间艺术等文化产业,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级“3D”数码影视制作基地、读者新媒体大厦,构建中国图书文化产品出版发行批发物流基地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积极打造滨海新区文化交流平台和交易平台。

  (八)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

  以京津冀合作为契机,以政策优势和载体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增强滨海新区商贸流通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辐射能力,把滨海新区打造成为体系完备、服务完善的区域高档消费品中心和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

  提高商业集聚和辐射能力。适度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商业连锁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和新型业态。积极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培育世界级商贸集团。加快推进生活性商贸业发展,精心打造泰达时尚广场高动感街区、鲤鱼门海鲜街、大港古林美食街,改造提升开发区第三大街商业街与黄海路酒吧街、塘沽解放路商业街与新洋市场、汉沽新开中路商业街,建设周大福滨海中心、天碱高端商业区、保税区空港时尚舞台世界名牌特卖场、空港SM城市广场和湖滨广场、大港奥特莱斯世界名品折扣城,形成辐射华北的中高端消费服务区。通过邮轮母港和为邮轮服务的消费区建设,形成具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国际商贸中心。积极推行现代商业发展模式,提升商业现代化水平,构建北方消费热点区,增强滨海新区商贸服务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优化商贸业布局,健全市场体系。围绕城市居民区,重点建设塘沽城区、汉沽城区、大港城区、开发区生活区、空港经济区、中心商务区、中新生态城、南港生活区等商圈,形成完善的商圈布局。改造提升保税区国际汽车城、空港国际汽车园、东疆大洋国际贸易冻品交易市场、塘沽北方珠宝城等交易市场。建设轻纺园纺织品交易市场、海河下游钢材和高档金属制品交易市场、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市场。通过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探索发展石化、建材、汽车、电子产品、煤炭、贵金属等商品现货与期货市场,形成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辐射体系。

  发展商业网点,推进便民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区级、街镇、社区三级商业网络体系,形成以中型商业网点为骨干,以小型网点为主体的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社区服务网络。实行连锁经营、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便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发展农村商业,繁荣农村市场。加快完善新区农村商业网络布局,建设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强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流通模式上的突破。完善农村商贸服务功能,拓展农副产品的购销渠道。

  到2015年,滨海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18%。

  (九)发展完善中介服务业

  探索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新政策,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重点发展市场交易、市场监督鉴证、法律和财务服务、信息咨询等自律性行业组织,发挥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发达的中介服务业。

  完善法制建设。逐步建立中介服务领域系统配套的相关制度,将中介机构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使中介机构的日常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一整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在机制,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培育形成一批有实力、有信誉、有品牌、有特色的中介机构。鼓励中介机构实施品牌战略,引导龙头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加强行业内的协调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与良性发展,形成以名牌企业为龙头中介服务业产业集群。

  (十)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加强土地管理和宏观调控,建设节能节地生态型住宅和商务设施,形成布局相对集中、服务设施完善、通勤距离合理的若干居住区,引导和促进新区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宜居的多层次供房体系。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完善住宅供应结构。建设适宜国内外企业高管人员以及各行业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居住的中高档商品房,鼓励建设中等价位住房,扩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建设安置动迁居民和郊区宅基地换房的配套商品房。“十二五”期间,新区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支持发展健康住宅、绿色环保住宅和节能省地型住宅,以现代居住小区开发,带动滨海新区整体人居环境的提升。积极推进工业、科技等房地产的开发。

  加强房地产市场金融监管与创新。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和项目资金来源审核,严格实行资本金制度,加强对房地产信贷资金跟踪监管。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稳步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住房债券、房地产信托等融资工具,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股权合作、上市等渠道筹集开发资金,减少风险。

  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建立价格预警体系,控制投机行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警惕市场泡沫。逐渐完善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价格体系,抓好经济适用房价格监管,制定合理的廉租房租金标准。加强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税收征管,抑制投资和投机性住房需求。发展房地产中介业务,完善各级房屋交易市场或置换中心,加强住宅买卖、交换、抵押、评估及政策咨询配套服务,规范转让、租赁、抵押行为。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按照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要求,在塘沽、汉沽、大港城区,中新生态城、北塘地区和功能区生活区,建设节能、环保、生态型商业住宅,满足居民住房需求。打好休闲居住品牌,建成生态宜居的品牌城市。


  五、空间布局

  按照滨海新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十区两带”为主要空间载体,建设服务业聚集区和发展带。

  (一)十个服务业聚集区

  滨海新区核心区。包括塘沽城区及开发区生活区,规划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突出沿河向海的城市特征,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建设一批商务商业、行政文化、旅游休闲设施,重点发展现代商业、高端商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产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蓬勃发展、富有活力、时尚大气的国际化海滨城市。

  中心商务区。包括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解放路商业区、大沽生活区、蓝鲸岛生态区五个板块,规划控制面积37.6平方公里。突出金融服务、商务商贸等核心功能,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商务、高端商贸、信息服务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业,形成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标志区、金融创新基地、国际化商务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东疆保税港区。位于天津港港区的东北部,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运物流、航运交易、航运金融、国际贸易、休闲旅游、邮轮游艇等产业。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开展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试点。用5至10年的时间,基本完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服务等功能,把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各类航运要素聚集、服务辐射效应显著、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综合功能完善的国际航运融资中心。

  中新生态城。毗邻开发区、天津港、滨海旅游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生态住宅、旅游会展、教育培训等产业,建设成为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技术等自主创新的平台;环保教育研发、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事务的窗口与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滨海旅游区。位于汉沽东部沿海,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商务、游艇、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成为以主题公园、休闲总部、生态宜居、游艇总会为核心,京津共享的滨海旅游城和著名的国内国际旅游目的地。

  空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位于空港经济区内,紧邻滨海国际机场,京津塘、京津、津滨三条高速公路合围,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包括现代商业、文化交流、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四个功能区,重点发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综合商贸、餐饮娱乐、科技研发等服务业,完善生态居住及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成集技术研发、生活服务、推广应用、产品交易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功能区。

  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坐落于高新区滨海科技园内,北临东丽湖,西侧为空港经济区,南侧为开发区西区,占地面积2.6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总部基地、生态居住、商业商务和公益性公共设施等功能区,建成总部机构汇聚、公共设施完善、生态景观和谐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华苑信息服务业产业区。坐落于高新区华苑科技园内,占地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信息安全、嵌入式软件、动漫游戏、电子书、网络电视、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产业。充分发挥天津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人才支撑作用,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地和聚集地。

  北塘经济区。位于中新生态城和开发区之间,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国际会议、商务服务、餐饮娱乐,建设成为滨海新区国际会议中心、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富有地域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滨海国际生活小镇。

  中心渔港经济区。位于汉沽营城镇高家堡村旧址,北靠津汉快速路,西临中央大道,规划面积19.7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集散、物流和游艇设计、制造、维修等产业,建成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中心和游艇运动中心。

  (二)科技服务发展带

  东起开发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向西延伸,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海高新区、空港经济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科技研发的资源聚集、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功能,形成科技服务发展带。

  (三)旅游发展带

  北起中心渔港,南至大港水库,包括滨海旅游区、东疆保税港区、北塘经济区、黄港水库、海河下游两岸、官港生态游乐园等旅游项目组团,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滨海旅游带。


  六、保障措施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精心筹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一)加大投资力度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服务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结构水平的提升。“十二五”期间,新区服务业五年投资额要达到6500亿元以上,规划建设20个100亿元以上、100个10亿元以上、一大批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推动,促进项目尽快建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品牌和政策优势,集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和资源,吸引各种资本进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加强统筹协调,防范招商过程中的恶性竞争行为。既要重视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高端项目,也要重视吸引中小企业到滨海新区从事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简化项目审批环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搞好财政部和商务部在滨海新区开展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拟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用好试点补助资金。支持鼓励各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强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高端人才市场、知识产权与技术交易市场、大宗物资期货市场、贵金属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离岸金融市场建设。

  (四)深化服务业领域的改革开放

  打破行业垄断,按照国家推进垄断行业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快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体制改革,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参股金融、电信及公用事业等行业,提高新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率。努力推进金融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大型工业企业逐步剥离供应、采购、营销、研发、科技服务、设备检修、后勤服务等业务,使之形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优化行政环境。建立健全服务业现代企业制度,打造龙头企业,培育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大型集团。拓展滨海新区航运物流服务半径和辐射范围,增强面向“三北”和东北亚的服务能力。



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