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阅览
下载 打印
保留字段信息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 发布部门: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文字号:津发改规划[2011]1386号
  • 发布日期:2011.11.15
  • 实施日期:2011.11.15
  • 时效性: 现行有效
  • 效力级别: 地方工作文件
  • 法规类别: 邮政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津发改规划〔2011〕138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按照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津政办发〔2010〕30号)和《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审批管理办法》(津政发〔2011〕7号)要求,市邮政管理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将《天津市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О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我市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和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满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对发展邮政业的需求,推动本市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依据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下简称《邮政法》)和国家邮政局关于邮政业“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有关精神,结合实际,编制《天津邮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本市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集邮票品经营企业和邮政用品用具生产企业,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管理、经营和服务活动的重要文件,是本市邮政业政府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现状、问题与形势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天津邮政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得到保障,快递服务迅速发展,邮政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初步形成了“解放思想、宣贯新法、完善普服、调控市场、持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管理格局。2010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达到34.4亿元,是2005年的3.05倍,年均增长25.1%;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直营收入)达到21.9亿元,为2005年的2.19倍,年均增长17.5%,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2010年,快递业务量达到3908万件,业务收入达到11.6亿元,快递业务占邮政业收入比重由2005年的40%提高到53%。包括60多家寄递企业、10余家集邮票品经营企业和2个邮票集中交易市场,以及90余家邮政用品用具生产企业在内的从业员工接近1.8万人,企业资产总计超过18亿元,邮政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监管自律格局初步形成。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实行政企分开。2006年9月成立了的天津市邮政管理局作为本市邮政业政府管理机构,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先后建立市场准入、年检备案、信息报送、统计调查、执法检查、信息披露、政务公开、安全监管、应急保障等相关制度,有效规范经营行为,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邮政通信和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出色的完成了党的十七大、奥运会、国庆60周年、津洽会、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的邮政服务和邮路安全保障工作。2007年11月成立了天津市快递协会,拥有会员单位40余家,在搭建企业和政府的沟通桥梁、规范快递服务行为、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0余名邮政特邀社会监督员,覆盖全市16个区县,促进了邮政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普遍服务得到较好保障。“十一五”时期,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资费标准,为我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用户持续提供包括信件、印刷品、包裹、邮政汇兑,以及机要通信、国家规定报刊的发行、义务兵平常信函、盲人读物、革命烈士遗物的免费寄递等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和特殊服务业务。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邮政枢纽2处,邮政(自有)营业场所254处,代办营业场所32处,邮路160条,总长度26872公里。全市平均邮政服务半径为3.80公里,平均服务人口4.33万人。全市邮政信箱(筒)1347处,城镇居民楼房住宅区信报箱设置率达到96%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邮政普遍服务设施纳入我市城乡规划体系,完成《天津市邮政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年)》的编制。旧楼区信报箱维修更新,以及村邮站提升效能工程均列入市政府民心工程项目。城市新建小区通邮及时,行政村通邮率达到100%。“十一五”时期,邮政企业完成义务兵平常信函超过60万件,机要通信服务达到190万件,国家规定报刊(党报党刊)的发行近3亿份,盲人读物超过6000件,基本保障了党政军、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需求。

  快递服务得到蓬勃发展。我市快递业务提供门到门、桌到桌的收寄和投递等商业化服务,经营主体多元化,业务范围拓展化,服务方式个性化,为3万余家外贸生产、流通型企业建立起产品交易、流转环节的强力支撑,初步形成国有、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EMS、顺丰、联邦快递、申通等企业推出“次晨达”、“次日达”、“隔日达”、“当日达”等服务,满足不同的商业化需求。2010年,全市快递服务从业人员达到6000余人,寄投网点270余个,汽车900余辆,计算机超过1200台,手持终端1000余台。企业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逐渐形成了以EMS、顺丰、中外运、宅急送、四通一达、四大外资企业为代表的品牌快递企业。快递企业提供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涉足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领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由2006年的12家增加到2010年的22家,占快递业务行业总收入的比重增加到85%以上。

  邮政主业改革顺利推进。“十一五”时期,天津市邮政公司加快调整经营管理体制,强化专业指导职能,推行分等分级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作为履行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义务的主体,邮政企业加快了分业经营的步伐,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实现了邮政储蓄业务和速递物流业务的剥离,分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天津市分行和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和速递物流业务的分业经营,业务种类和界面更加明晰。

  网络支撑能力不断增强。邮政企业积极推进邮政信息化建设,强化11185服务热线受理能力,改造速递子系统、国际包裹制单系统等,提高业务支撑能力。完善邮政营业场所布局,强化普遍服务网络建设,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推出了“全夜航”、“邮政EMS时限承诺”等服务,保持了邮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民营快递企业加快农村地区设网布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快递网络已覆盖11个新城、30个中心镇以及各级开发区,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多样化的寄递需求,而且解决了部分农民工就业问题。同时,邮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实现了与民营快递企业的合作交流,结成战略联盟,使邮政业网络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服务民生社会效益凸显。邮政企业积极推进邮政进社区活动,发展各类代办网点700多个,有效弥补了投递终端的不足。利用邮政网络优势,增加代发工资、递送票品、代售小商品等便民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利用劳动密集型特点,积极吸纳社会人员就业。“十一五”时期,全市邮政业吸纳就业超过3000人,仅快递企业吸纳就业接近2000人。2009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顺丰、申通、中通、圆通、韵达、汇通等民营快递企业,仍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邮政业的发展,也同时带动了印刷、包装、教育、交通、保险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仅2009年,关联企业实现投资就超过1亿元。

  (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时期,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邮政业的发展状况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邮政业总体规模偏小、服务设施不足、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邮需求不相适应,制约邮政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等问题依然存在。

  邮政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本市普遍服务网络能力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与北京、上海等同类城市同样有明显差距。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企业自身投入能力偏低,导致我市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居民楼信报箱破损率偏高,超过50%需要更新维修。农村尚有46个乡镇未设邮政营业场所。由于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部分村邮站服务功能缺失,导致邮件不能投递到户。

  邮政体制改革成果有待固化。虽然邮政储蓄业务和邮政速递物流业务已实行分业经营、独立核算,但邮政企业混业经营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影响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质量的隐患。

  邮政机要通信服务压力较大。目前,邮政机要服务面临保密安全设施落后、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中心城区邮政机要通信服务近2000个单位,平均日投递里程达到1600公里。中心城区以外各区县虽单独设立邮政机要场地,但条件简陋,通信终端服务能力滞后,机要人员任务繁重、待遇偏低。

  快递服务能力水平亟待提高。快递服务传统优势领域增长渐缓,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虽然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但规模尚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较少。中、小快递企业很多加盟作业区、承包区无照经营,场地简陋、设备不足,投诉率较高,服务质量波动较大,小、弱、散、差现象突出。部分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快递企业管理制度尚需规范。快递企业管理、运营、技术等专业人才匮乏,技能型人员紧缺,多数快递企业没有建立业务和技能培训制度。多数民营快递企业专业化程度不足,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明晰的战略、合理的人力资源组合和规范运作,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不适应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

  邮政业政府管理体系有待加强。由于目前邮政业政府管理部门未设置省级以下管理机构,导致监管力量不足,与快递发展的邮政业不相适应。同时,邮政业市场监管的科技化水平不高,制约了监管模式的创新,在邮政业信息化建设与安全监管相结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邮政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发展机遇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发展我市邮政业提出了新要求,过去五年积累的能量将持续释放,邮政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实现提升产业竞争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更加坚实,邮政业将在发展经济、服务社会、惠及民生、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邮政业经济发展环境向好。“十二五”时期,本市将延续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期。全市生产总值将保持较快增长。商品交换、信息交流、资本流动、服务贸易等活动更加频繁,社会对邮政业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制造业的聚集效应、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需求提速,都有利于促使国内快件、包裹运量的迅速增加,为邮政业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

  邮政业政策环境趋向完善。从国际经验看,邮政体制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政企分开、邮政业竞争性业务市场化的初步框架。在“十一五”时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修订后的《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以及《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快递服务标准》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十二五”时期,邮政行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将会更加完善。

  邮政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加快转变邮政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是“十二五”期间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构筑高端产业高地、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服务业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对邮政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结构,提高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邮政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快递市场发展将趋向成熟。修订后的《邮政法》和《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快递市场准入制度的初步形成。随着快递进入门槛的设立,行业内将出现优胜劣汰等聚集效应,品牌企业逐渐增多,企业间联合、并购、重组等将频繁发生,行业竞争将走向规范有序,企业更加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经营模式和产业链条也将拓展和成熟。

  制造业产业集群对快递需求增加。我市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大,对快递物流服务的需求集中。随着现代制造业注重流程再造,主辅分离和业务外包,对快递服务依赖程度增加。制造业与快递企业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必成趋势。滨海新区正在形成的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为代表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给快递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电子商务将拉动快递服务需求。电子商务正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各种形式网络交易、电视购物带来的快递服务已经占到快递业务量的40%左右。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要依赖于快递配送体系的支撑,快递企业己成为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战略合作伙伴。

  总部经济促进快递服务发展。滨海新区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内大型企业集团、高科技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地区,初步形成了科技、商务、金融、文化、会展、旅游、楼宇等产业聚集区和功能区,这些区域作为企业决策、管理、信息的集散地,必将拉动快递服务持续增长。

  农村地区快递市场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工业品、日用品、家电下乡需求很大。农村地区网络购物明显增长,农产品通过邮政、快递物流渠道进城潜力巨大。目前城乡流通供销网络主渠道还未建立,开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等邮政、快递物流服务,对于拓展快递业务领域,助力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民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快递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延伸。现代都市圈的物流对象正从大宗物资为主,向多批次、高时效、高附加值、小批量、小体积、小重量的“一多、两高、三小”方向发展。应运而生的“快递物流”与“门到门”、“一站式”的快递服务互相渗透。快递服务已开始向生产领域延伸,电子商务和生产型快递服务将持续增长。快递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建立纵向联盟,发展现代综合快递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共同战略选择和行业变革的重要方向。

  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更加广泛。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机械化作业、航空、水路、陆路转运中心枢纽建设的投入将持续增加。“十二五”时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有望成为邮政业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本市邮政业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邮政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国家邮政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主题,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加大邮政普遍服务保障力度,提速快递服务发展,继续推进邮政体制改革,通过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推进行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天津邮政业向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转变步伐,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用邮需求,促进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天津市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思路。
  --推动一个主线。即牢牢扭住邮政业改革和发展这个主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积极推进邮政体制改革,探索创新、勇于实践,抓住发展机遇,巩固经营成果,促进邮政业做大做强。

  --完善两个体系。一是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承担、遍布城乡、准确方便、服务均等的普遍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市场主导、竞争有序、管理科学、技术先进、服务高效的快递服务体系。

  --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加快邮政业发展速度,全面提升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和竞争性业务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完成邮政业结构调整,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优化业务产品结构、优化网络设施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通过对快递服务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分配结构的有序调整,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格局。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发挥邮政业在服务社会、惠及民生、发展经济、安置就业、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三)总体目标。
  进入一个行列。我市进入全国邮政业强市(省)行列,快递服务成为环渤海地区质量提升的排头兵,使我市邮政业成为全国发展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适应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抓住两个机遇。一要抓住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建设和生态城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机遇,全力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逐步实现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二要抓住我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寻找、整合与邮政服务和快递业务发展的结合点。

  提升三个能力。即提升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能力、快递网络建设和服务能力、监管体系建设和市场管理能力。

  推进四个调整。即品牌民营快递企业在产权结构调整、公司治理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分配结构调整上迈出扎实步伐。

  取得五个效果。即天津邮政业要在结构调整、政策环境、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员工收益等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四)具体目标。
  1.经济与社会效益目标。

  2015年,天津邮政业业务总量达到55亿元(以目前不变单价计算),力争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邮政业业务收入达到45亿元(不含邮政储蓄直营收入),力争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

  快递业务收入累计达到100亿元,力争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快递业务量累计超过4亿件,力争达到4.5亿件,年均增长率接近25%。到2015年末,快递业务收入当年达到26亿元,快递业务量当年突破1.2亿件。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十二五”时期,本市邮政业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力争达到15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1亿元人民币投资的项目确保2个,力争达到3个;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确保5个,力争达到8个。

  3.普遍服务水平。

  全市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达到540个,平均服务半径达到2.65公里,平均服务人口2.11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邮政营业场所平均服务半径达到1-1.5公里;环城四区、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邮政营业场所平均服务半径达到1.5-2公里,均高于国家邮政普遍服务标准。

  4.快递服务水平。

  培育5至7家拥有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年均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大型快递企业;形成10家在本市投资建设的有影响力快递企业。本市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全部达到《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延误率、损毁率和丢失率等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5.劳动生产率及待遇。

  邮政业从业员工劳动生产率人均达到30万元以上。邮政员工年均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快递从业人员年均收入增幅达到12%以上。全行业年均新增就业人员达到800至1000人,力争达到1200人以上。

  6.技术创新应用目标。

  推进电子邮政应用平台建设,提升快递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应用功能,加快开发与CPCA认证、支付网关、电子邮戳等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并从局部应用推广到全网应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费用平均达到企业运行成本的20%以上。

  7.人力资源目标

  构建教育培训体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一起抓,着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邮政业发展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到“十二五”末,取得快递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上岗率不低于80%,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00人,培养高级技工600人,累计组织各类职业培训3万人次。

  8.服务质量目标。

  基本实现全市城乡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等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用户服务满意度达到85分以上。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全部建立投诉处理平台,投诉受理率达到100%,投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0%以上,用户满意度达到80分以上。

  9.环保低碳指标。

  寄递邮件(快件)采用环保包装材料比例达到80%以上。采用新能源车辆运输邮件(快件)的比例不低于30%。万元业务收入能耗消费量较“十一五”末下降40%以上。

  10.邮政监管指标。

  推进邮政管理机构的法治化和服务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完善我市邮政管理机构的建设,提升邮政业政府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创新性政府机关建设,争当排头兵。邮政业行政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地方立法体系建设。
  全力做好《天津市邮政业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工作。适时启动《天津市邮政业条例》地方性法规的调研、立项和起草工作。通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定邮政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明确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机制;确立对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农村村邮站、信报箱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予以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制度;明确邮政通信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规定,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和公民通信权益。通过规范性文件等形式对《天津市邮政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予以细化,形成完善的地方立法体系。

  (二)努力促进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落实《天津市邮政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年)》,优化邮政基础设施布局,完善邮政枢纽布局。通过调整、改扩建以及增加邮政营业场所的数量,缩小服务半径,增强服务功能。加强信报箱建设和维护工作,保障公民和组织的用邮需要。补建农村邮政服务设施,支持我市城镇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完成46个乡镇邮政营业场所补建工作,实现一村建一个村邮站的目标。在实行社区化管理的行政村设置信报箱,尝试通过社会化力量组建投递终端队伍,改善农村居民通邮条件,逐步实现城乡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等邮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三)积极推进邮政企业改革转型。
  进一步推进本市邮政体制改革转型的进程。优化邮政服务的营业、分拣、运输、投递网络。在确保提供邮政普遍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邮政网络资源,提供面向社会、服务民生为目的延伸性业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巩固邮政速递物流业务改革成果,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四)塑造平等规范市场发展环境。
  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平等对待国有、民营、外资、合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不能达到快递企业服务标准的,且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依法实行市场退出机制。严禁违规利用邮政、快递等渠道寄递国家规定的禁止寄递和限制寄递的危险品、毒品及其他禁寄品。督促快递企业建立快件丢失损毁赔偿制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快递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支持快递企业设立统一服务热线,建立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

  (五)推进快递服务实现调整升级。
  大力推进快递服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快递业务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新的增值业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进邮政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提高邮政业信息化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对快递的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以信息网支撑快递实物网,实现快递实物网与信息网相互融合,提升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研发面向电子商务和产业集群的快递配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快递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交通运输平台提高服务效能,鼓励企业由竞争转为竞合,扶持骨干快递企业加快发展。

  (六)保障邮政机要通信安全畅通。
  邮政机要通信部门要牢记光荣使命,切实履行神圣职责,确保政令畅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落实邮政机要专项补贴,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全力确保邮政机要通信安全畅通。改善工作手段,着重增强保障能力,增强机要通信安全保密能力,切实做到人防、物防和技防有机结合,建立严密的保障体系,确保邮政机要通信万无一失。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改善机要通信工作人员的待遇,进一步提高邮政机要通信服务能力。

  (七)争取政策建立科技协作机制。
  拓展邮政业的软课题研究、科技融资渠道和科技协作。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将邮政业科技项目列入地方科技计划,争取科技经费投入或政策优惠。鼓励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技术协作机制。推广和应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和提升网络科技水平等方面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总结和普及在邮政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

  (八)政务公开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监管体系,增强监管能力,维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和“监管是手段,发展才是目标”的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公开行政审批流程,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水平。改进服务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


  四、重点工程
  (一)普遍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天津市邮政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年)》的要求,完成邮政营业场所的补建、改造。加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邮政营业场所应在临街的建筑首层内,邮政支局建筑面积不少于1200平方米,另需有不少于20个的停车泊位及邮件装卸场地;建设邮政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住宅楼信报箱作为城镇住宅楼的配套设施和邮政服务设施的终端,应纳入《住宅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款中,做到信报箱同住宅楼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完善机要通信基础能力。新建滨海新区机要邮件处理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在全市机要通信网点,配备安保监控设备,建立机要通信业务处理、监督管理系统,增加机要通信运输投递车辆等设施配备。

  (二)邮件处理中心建设。
  兴建天津西站邮政枢纽(含速递邮件处理中心)。建设滨海新区邮政枢纽,与已有天津站邮政枢纽、第二邮政枢纽形成本市四大邮件处理中心的空间布局。建设一座天津港邮政转运站。建设干线汽车邮运调度总站,满足邮件运输车辆的管理、运输、调度和维修等生产作业的需要。加强现有邮件处理场地的综合利用,完成邮件各处理节点的配套改造,提升邮运网络的综合处理能力。

  (三)快递产业园区建设。
  建设空港快递产业园区和快递商务中心(CBD),打造我市在环渤海地区快件处理和集散中心地位。加大快递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利用自动化处理设备和信息化处理手段的应用水平。通过航空快件绿色通道的建立,增强供给能力,支持快递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邮政速递物流网络建设,改造提升邮政电子商务平台,助推邮政速递物流业务加快发展。

  (四)农村邮政设施建设。
  紧密依靠市委、市政府关于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推动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统筹联动发展的农村改革发展决策,将邮政服务设施、新型村邮站建设纳入农村公共配套综合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建设。2012年前,完成46个空白乡镇邮政营业场所的补建工作。2015年前,结合“三区联动”建设工程,建立和提升改造3000个村邮站。村邮站本着“节约资源、按需设置、功能覆盖、方便群众”的原则,结合当地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单独或合并建设的形式设置。

  (五)延伸产业链条建设。
  研究区域邮政网络、快递网络的规划与优化、主要业务和新型业务的发展战略与策略等问题,为邮政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鼓励、支持和引导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打破行业界限,拓展经营思路,结合天津市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加快产业聚集,延伸业务链条,加快进入先进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推进快递服务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提供“限时达”、“当日达”“次晨达”等多样化和标准化服务产品,并推广实施收件人付费、代收货款、短期仓储、代为包装等系列增值服务,不断提高快递服务的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

  (六)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整合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对我市邮政业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支持大专院校建设邮政行业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在我市依托2至3所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以专业管理、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大专院校,建设邮政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推动邮政行业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现代化,为技能型人才培训提供技术支撑。利用现代培训技术,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建立高层次人才远程培训组织网络体系。

  (七)技术应用推广建设。
  推动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励快递企业实现快件分拣机械化,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快递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利用手持终端(PDA)、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及设备。通过物质奖励、分配股权或取得期权等经济手段,保证科技人员在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后,从相关收益中获取应得的个人回报,有效调动研发积极性。

  (八)惠及民生项目建设。
  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城市和农村地区社会化服务、物资流通的基础平台,使邮政普遍服务惠及城乡、服务全民。以信息化为手段,智能缴费终端为载体,将邮政业务以较低的成本,方便、快捷地延伸到社区、农村、工厂、学校等人群密集地,提供缴费、票务、报刊等服务。到2015年,建成1900个邮政“三农”服务站,叠加农业技术、教育培训、信息发布等功能,将邮政服务站逐步建设成为集农资、日用消费品、科技信息、文化娱乐等产品经营的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


  五、政策措施
  (一)优化邮政业发展政策环境,服务行业发展大局。
  抓住制约邮政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症结,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邮政业的改革和发展工作,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行业开放战略,构建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行业发展环境。按照推动行业发展、实施有效监管的要求,将快递服务纳入本市优先发展的服务产业范围。制定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补偿机制实施办法、邮政普遍服务设施管理办法、无着快件处理办法、快递车辆通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公开行政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市场透明度,提高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能力。

  (二)建立普遍服务保障制度,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积极推进邮政普遍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强化邮政普遍服务的保障措施。采用量化指标对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估,根据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范围、内容、质量等因素,争取地方财政补贴的充分支持,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财政补贴主要用于弥补邮政企业因超出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国家标准、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完成地方政府指定任务的成本支出。

  (三)继续推进邮政主业改革,支持邮政企业发展。
  以邮政企业分业经营为前提,巩固和发展邮政体制改革成果。支持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税费减免、土地、规划、建设方面政策支持。在城镇社区和农村地区,可以采取委代办方式,降低普遍服务成本。依法保护邮政企业信件寄递业务专营权。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服务。推广农村物流“连锁分销+配送到户+科技支撑”的综合服务新模式。加强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政策研究,推动出台扶持政策,建立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四)完善配套措施,促进快递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落实国家物流业振兴、服务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邮政物流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探索支持快递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快递知名企业,建立快递基地和运营中心。重点发展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农副产品、消费金融、创意产业、会展业等八大行业的专业化快递服务。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快递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逐步发展成为服务网络健全、主业能力突出、竞争实力强劲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或参股形式投资快递企业。支持快递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快递服务企业资源整合、网络共享。

  (五)纳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服务社区惠及民生。
  邮政服务设施是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已建成或在建的邮政营业场所和社区便民服务站,要按照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邮政营业场所统筹考虑、一并设置。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将农村邮政服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各乡镇政府责任,农村邮政服务设施工作岗位作为公益性岗位,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邮政企业按照相关支付标准,向村邮站工作人员发放相应的业务酬金。

  (六)完善行业培训教育机制,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积极推进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引导企业支持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建立行业内部骨干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岗位等员工培训。鼓励企业制定专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联合社会培训机构,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利用天津市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开设快递专业课程,以委托培养、订单式招生等方式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快递专业人才。

  (七)构建邮政业监管体系,打造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坚持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增强邮政业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行政监督和问责制度,提高邮政业政府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并完善市场准入、诚信管理、安全监管、时限监测等信息系统,对行政许可、分级分类管理、合法诚信经营、用户满意度评价、安全管理、时限状况等信息实现系统化、一体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审批、消费者申诉、用户满意度调查、资费和邮政编码查询等公共服务系统。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完善监管工作体系,建立服务型政府。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协调方面的作用。

  (八)加快寄递业务产品创新,构建快递发展区域化体系。
  探索快递企业与大交通运输平台的合作模式,鼓励利用航空、高速铁路和高速客运班线运送快件。依托公路、水路、轨道交通以及航空运输枢纽,建立快递服务中转场站。在交通枢纽布局中纳入快递服务流转功能区。打造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商圈。通过快递网络的发展,京津冀中心城区实现“12小时送达”,京津两市和其他邻近城市实现“当日达”,其他地市级以上城市、90%以上县市城关地区和重点乡镇实现“次晨达”或者“次日递”。加快快递网络的升级改造,尽快形成终端派送网络、中转分拨网络和信息查询网络等三位一体的快递运营、服务和管理体系。

  (九)推进邮政业标准认证工作,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
  推进邮政业标准化的认证、许可管理,指导快递企业建立服务流程、标准,树立标准化标杆企业,推广经验。积极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及时推广应用。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下降,物联网在我市邮政业的应用将日益普遍化,其实现的功能也将越来越丰富。加强邮政管理部门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邮政业信息安全监管平台。

  (十)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加强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受理中心建设,切实发挥 “12305”申诉专线的作用。强化集邮市场检查,加大对假冒集邮票品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邮资凭证等违法行为。加强邮政用品用具市场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生产企业名录。加强邮政业安全监管和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并完善邮政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邮政管理部门与国家安全、公安、海关、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寄递渠道的长效监管机制。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禁、限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严防禁寄物品流入寄递渠道。发挥快递协会、直邮协会和集邮协会等社团组织的行业自律功能。办好《天津快递》刊物,支持快递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开展诚信企业评比活动,建立快递从业人员诚信档案。鼓励快递协会与消费者协会等中介机构开展快递服务质量评价活动。

  (十一)认真做好规划衔接协调,强化规划实施监测监督。
  不断提高邮政业政府管理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邮政业市场资源,通过健全规划实施的考评、监测和监督机制,确保本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

  一要加强规划衔接协调。本规划作为市重点专项规划,要做好与全市规划纲要、国家邮政业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紧密衔接,加强协调,避免冲突、脱节,增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系统性。

  二要加强规划考评监测。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要纳入邮政业总体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分解落实。把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计划年度中,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组织进行中期评估。

  三要加强规划实施监督。通过发挥新闻媒体和邮政业社会监督员的桥梁和监督作用,适时开展对本规划的宣传和展示,及时公布本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



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