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阅览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2016年天津市内贸流通工作要点的通知

  • 发布部门: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
  • 发文字号:津商务内贸综[2016]7号
  • 发布日期:2016.02.04
  • 实施日期:2016.02.04
  • 时效性: 现行有效
  • 效力级别: 地方工作文件
  • 法规类别: 商贸物资综合规定营商环境优化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2016年天津市内贸流通工作要点的通知
(津商务内贸综[2016]7号)



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6年天津市内贸流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2月4日

  2016年天津市内贸流通工作要点

  2016年是实施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既有市场明显下行的挑战,也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内贸流通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认真落实国发〔2015〕49号文件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扩大消费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升环境为保障,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商业模式转型,推动业态优化升级,共享便捷优质服务,促进内贸流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主要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700亿元,增长10%。工作推进中,实施六项行动计划:
  一、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
  坚持以“创新商业模式”为引领,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年交易规模突破1万亿元。
  1. 开展跨境电商制度创新。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梳理落实制度创新清单。落实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政策,出台《跨境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企业及物流、快递、平台、贸易商、代理商等产业链相关配套服务企业,力争全年突破200家。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政府与企业数据互联互通,完善跨境电商通关、通检、备案、结汇、退税、支付、物流等功能。
  2. 做强做优电子商务集聚区。适度扩大园区数量,新创建2-3个要素集聚、政策创新、产业集中度高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着力提升园区建设质量,不断完善运营、物流、技术等电商产业相关配套服务功能,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电子商务招商,培育本土电子商务企业,认定15-20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3. 以“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商业。推动传统大宗商品交易转型升级。支持天物大宗等一批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创新交易模式,培育线上、线下互动新优势。支持传统零售企业“触电上网”。鼓励各大卖场发挥线下实体店的服务、体验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推行手机APP、无线POS机等线上支付手段。建设智慧商圈。搭建智慧商圈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商圈网点查询、销售促销、美食搜索、娱乐休闲、停车管理等综合服务功能。培育智能社区。引导社区商业与医疗、养老、民政等社区服务项目线上融合发展,提供团购、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各类便民服务。鼓励引导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建设生活服务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建设家庭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处理网络体系融合,推进“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
  4. 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范围,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把电子商务产、购、销的服务体系拓展到涉农区县与乡村。以区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为基础,推动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建设150-200个村级电商运营服务站。

  二、实施“城市共同配送升级”行动计划
  坚持以“提高流通效率”为目标,从标准化建设入手,创新物流配送商业模式,增强供应链上下游协同能力,提升城市共同配送水平。
  5. 推进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落实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政策,支持家乐福、中粮佳悦等30余家企业开展试点,扩大物流标准化、智慧化应用规模。以托盘生产、托盘租赁运营、快消品生产、商贸连锁、第三方物流等五类企业为推进主体,以租赁标准托盘为主要方式,扩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托盘共用规模。促进与标准化托盘相关联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蓝玺、海吉星等一批商贸物流设施标准化改造,提升仓储智慧化管理系统和物流分拨系统。
  6. 提升冷链物流全程化水平。落实津台食品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规划,推广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东疆港、中心渔港现代化冷链物流基地。推动泰达行、东疆港大冷链、一洲鼎鲜、水产集团、永丰集团等企业构建从冷藏船舶入港到消费终端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推动恒邦物流、驰骏冷链等一批现代化冷库提升改造,提高冷链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推动超市、便利店等冷链终端网络建设,提高生鲜商品终端分销质量。
  7. 推进共同配送末端网络建设。落实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政策,推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校园、进村镇“三进工程”。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网络资源,依托社区便利店、快递服务点、农村超市、村邮站,布建城市共同配送末端网络,新建便民连锁超市200个,完成现代农村邮政业综合服务平台试点50个、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试点30个、校园综合服务平台试点10个。加快推动市邮政公司布设全自动智能快递包裹箱工作。启动食品集团社区家庭全程冷链智能配送项目建设,提升城区生活必需品末端配送质量。
  8. 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物流帮”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模式,利用信息平台提高车源、货源、信息流、资金流匹配效率,实现富余资源和新增需求通过平台共享和对接。

  三、实施“流通功能提升”行动计划
  坚持以“增强集散功能”为导向,优化空间布局,把握总量调控,盘活存量设施,突出特色载体,促进我市内贸流通功能升级。
  9. 优化商业空间布局。编制完成海河国际商业中心规划,推动商圈提速发展。会同规划、国土部门,出台鼓励限制类商业建设目录,编制招商手册,科学引导商业设施规划和建设。依托现有楼宇资源禀赋,科学策划市场定位,搭建招商对接平台,引进知名运营团队,调整盘活设施存量。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完善涉农区县商业布局规划,提升涉农区县商业发展品质。
  10. 培育商业载体特色。推动滨江道-和平路-南京路、老城厢-东马路、大胡同商圈建设,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高水平商业集聚区。推动V1汽车世界、威尼都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天拖工业区遗存风貌,建设商务商贸休闲特色街区。以食品街、意风区、民园、于家堡为重点,打造一批集品牌餐饮、特色饮食、国际美食入驻的餐饮聚集区。
  11. 增强批发集散功能。支持批发市场、批发行业、批发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区域集散功能,扩大商品销售规模。开展静海海吉星市场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完成政府性投资入股,增强政府调控市场能力。推动金元宝、韩家墅等销地农产品市场利用现代交易模式扩大交易规模。支持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向环线外迁建转型,推动储宝钢材等市场交易与仓储功能分区,逐步实现由“前店后场”传统交易模式向“交易设施楼宇化、仓储物流专业化、电子结算智能化”现代交易方式转变。
  12. 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推动中国(天津)租赁平台建设,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和黑名单制度,完善融资租赁资产退出机制,盘活存量租赁资产。鼓励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高效运转的租赁物与二手设备流通市场,提升租赁物二次流转效率。设立融资租赁业创新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服务、评估鉴定、资产管理、资产处置等服务功能,营造融资租赁业良好发展环境。
  13. 推进商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开展绿色商场创建活动,引导流通企业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规模,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推动和完善绿色商品认证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天津卫怀旧淘宝城开业运营。依托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立京津冀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中心。

  四、实施“惠民商业品质提升”行动计划
  坚持以“便民利民惠民”为要求,贴近市民需求,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进人民福祉。
  14. 提升社区商业品质。扩大社区商业中心试点范围,推进15个社区商业试点项目建设。推动津工超市打造“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一站式服务终端”,发展K店模式和微店经营。推动市内空白区域补建、郊区新城镇配建以及老旧菜市场改建,新建和改造提升15个标准化菜市场,开展30个环境整洁菜市场创建活动。鼓励蔬菜直销车进社区,引导农村合作社或农户设立社区蔬菜直营店。实施放心面粉、放心馒头、放心豆芽菜三项放心食品工程,扩大销售网点规模。
  15. 完善生活服务体系。开展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试点,推广南开区昔阳里社区经验,整合各类公用设施资源,完善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功能。鼓励早餐龙头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发展固定门店式网点,支持社区中央厨房建设,鼓励发展社区配送、网订店取等新型服务模式。规范发展早餐网点,支持30个早餐示范店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发展便民早餐车。优化餐饮消费结构,支持鸿起顺、至美斋等清真饮食发展,扩大特色餐饮消费。培育家政、洗染等生活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连锁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支持企业增加门店数量。
  16. 推动农村商业升级。完成农村消费网络建设任务,推进缴费、快递等便利服务功能入村进店,新建343个便利店,实现全市1403个自然村“一村一店”。提升改造20个农村集贸市场,推进场地硬化、分行划市、制度管理等软硬件建设,逐步改善群众购物环境。
  17. 加强储备追溯体系管理。完善政府储备商品制度,完成1.5万吨蔬菜储备和投放工作,健全应急商品数据库,开展生活必需品应急演练,推动区县商务部门“应急预案+应急投放网络”、储备企业“应急队伍+应急运力”建设。与京冀商务部门联合签署“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应急保障互助框架协议”。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推动60家菜市场、1家批发市场、300个团体消费单位和260个社区超市追溯节点建设。

  五、实施“消费促进”行动计划
  坚持以“扩大市场消费”为动力,主动适应消费新常态,扩大传统消费规模,激发新兴消费潜力,推动全市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18. 增强天津商业吸引力。鼓励大悦城、银河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瞄准差异化定位,扩大体验面积,拓展儿童乐园、冰场、主题街区等体验业态。推动友谊商厦、海信广场等传统百货引进全球精品百货和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劝业场、中原百货等百年老店挖掘老字号老品牌老故事文化内涵,强化商旅文联动发展。借助自贸区政策红利,促进欧洲贸易中心、民园生鲜等保税业态发展,推动进口商品直营店提质扩面,开设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商店。坚持商旅、商文、商体相结合,借助高铁、高速网络,打造京津冀“半小时消费圈”,吸引更多周边城市客流来津消费。
  19. 精心组织节庆会展活动。围绕重点节假日,市区联动,注重商旅文融合,组织全市百货、餐饮、电商等商贸企业,整体策划开展大型促销“购物嘉年华”,举办全市打折季系列活动,促进消费市场活跃繁荣。围绕餐饮文化和风貌设施,举办意风区西餐文化节、五大道美食节等4场特色餐饮品牌主题活动。做好会展经济,建立全市会展协调机制,引进老年健康产业博览会等一批知名展会,做大做强碧海钓具展、中国北方自行车展、国际装备制造展、国际海工装备展览会等品牌展会,力争全年举办展会130个,展览面积突破200万平米。以“创新引领发展,自贸改变生活”为主题,高标准举办2016津洽会。
  20. 助推天津企业开拓市场。坚持“工贸联手、东西拓展”的思路,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重点,组织我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参加“西洽会”、“兰洽会”等11场国内重点展会活动,突出整体策划特装,宣传自贸区政策,拓展产品产销渠道。
  21. 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推动电商平台设立老字号产品专区,鼓励桂发祥、独流老醋等老字号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立体式网络营销。举办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开展网上博览和现场技艺展演活动。开展老字号企业市场开拓活动,组织4场天津老字号“神州行”和“海外行”,借助国内外展会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启动老字号文化街区建设,搭建老字号展示展销平台,推动老字号与商业街区文化深度融合。在新闻媒体设立专栏开展老字号“一品牌一故事”推广活动。

  六、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计划
  坚持以“提升营商环境”为保障,健全内贸流通规制、信用、标准、执法等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竞争有序、监管有力、运行稳定的法治市场建设。
  22. 提升商业服务质量。启动建设零售餐饮行业服务质量评价及信息采集系统。利用第三方力量,组织多种形式,对百货店、大型超市、餐饮企业、菜市场开展暗访和评价活动。联合团市委、市妇联以及行业协会,组织餐饮、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技能大赛,开展“讲诚信、树形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主题活动。
  23.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落实商务行政执法规范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组织好执法检查并录入执法信息,加强商务举报投诉中心日常监管。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打假专项行动,健全“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建立京津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协作机制。管住管好加油站安全运营,严格加油站审批程序,将安全建设标准量化为企业年检指标,开展加油站、油库档案清查,编印加油站实景图册,建立“一企一册”电子台账。推动拍卖、典当、直销、药品流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行业规范化发展。
  24. 提升履职服务水平。建成天津商业综合信息平台,扩大信息采集点和涵盖范围,完善400家企业、1200个信息点位的监测系统,提升行业统计分析功能,科学预判市场运行趋势。编制内贸政策大纲和项目申报指南,统筹中央和地方政策,调动市、区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实施政策资金切块下达方式,形成政策合力,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能。制定推广家庭服务、洗染行业等12项商贸流通行业标准,加强宣传引导,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以标准化引领商业规范发展。



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