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阅览
下载 打印
保留字段信息
页面宽度(px):

页面宽度范围为200至2000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农委制定的《天津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失效

  • 发布部门: 天津市政府
  • 发文字号:津政发〔1991〕57号
  • 发布日期:1991.10.28
  •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停止执行部分政策措施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02年1月29日 实施日期:2002年1月29日)停止执行(原因:阶段性工作结束,自行失效)
  • 实施日期:1991.10.28
  • 时效性: 失效
  • 效力级别: 地方工作文件
  • 法规类别: 国家计划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农委制定的《天津市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1991年10月28日 津政发〔1991〕5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农委制定的《天津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一九九一年至二000年,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宏伟目标非常关键的十年。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现制定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一、八十年代我市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
  八十年代,我市农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村经济体制形成新的格局。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步建立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体制;建立并完善了积累制度,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乡镇企业普遍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了牛奶、水产品、禽蛋和蔬菜等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稳定和促进了生产,保证了有效供给。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九九0年同一九八0年相比,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77亿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28.3%;农村国民生产总值93.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翻了近三番,年均增长23.83%;农业总产值(一九九0年不变价)52.06亿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10.15%;粮食总产量达到18.88亿公斤,增产5亿公斤;棉花总产30.6万担,增长8.6倍;油料总产量93.4万担,增长67.5%;蔬菜总产量达26.8亿公斤,增长1.4倍;鸡蛋总产量1.77亿公斤,增长14.36倍;肉类总产量11.89万吨,增长84%;水产品总产量10.83万吨,增长2.38倍;牛奶总产量0.76亿公斤,增长2.4倍;果品总产量1.02亿公斤,增长2倍;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10.6亿元,年均递增37.2%。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7.7%;郊县出口收购值(计划价)16.95亿元,增长17倍,年均增长33.47%,占全市出口收购值的39.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绩。已建成11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24.3万亩商品菜基地,1100万只蛋鸡基地,42万亩海、淡水养殖基地,115万头出栏能力的瘦肉型猪基地,2.4万头奶牛基地和40万亩果品基地。改造中低产田120万亩,开发荒地18万亩。平均每亩耕地年提供的农业总产值由一九八0年的133元提高到一九九0年的84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近2倍。
  ——科技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上建成了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市、区(县)、乡、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十年间取得农业重大科研成果近200项。开展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近千项次,其中45项获国家部委及市级奖励,直接推广到生产中的技术成果300多项。农村办学条件有很大改善,教育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专业技术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形成网络。全市每年对农民进行文化技术培训60至70万人次,十年间培养初级技术人才5.7万人,大中专人才1.9万人。
  ——农民物质生活显著改善。一九九0年同一九八0年相比,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4.62亿元,增长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069元,增长2.84倍;部分比较贫困的乡村解决了温饱问题。村镇建设有较快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村村通了柏油路,96%的农户实现了自来水入户,通讯、能源和其他公益事业建设都有了新发展,农民的衣、食、住、行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社会风气有了新的好转;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日益提高,健康、文明的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尊师重教、崇尚科技的风气日渐浓厚;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农民正在茁壮成长。
  八十年代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十年间,农村经济不仅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两个五年计划指标,而且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但是,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生产和产品加工等配套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乡镇工业结构不够合理,管理落后,效益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资金投入短缺;流通体制、市场建设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还不配套,卖难问题突出;科技教育还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亟待提高;村镇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都必须在“八五”期间和今后十年认真加以解决。

  二、九十年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方针
  ——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专心致志地搞好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继续坚持城郊型、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步实现在计划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和繁荣农村商品经济;
  ——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速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兴农,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依靠科技和教育,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速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奋斗目标
  到本世纪末,我市农村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一九九0年再翻一番,农村要基本实现大地园林化、产品优质化、乡村城镇化、农民生活小康化。
  ——基本建成技术装备先进、设施配套、管理科学、产品优质、具有较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基本建成稳定的副食品生产供应体系,使生产规模、品种、质量与城乡市场需求相适应,逐步实现生产、保鲜、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市场供应状况进一步改善;
  ——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与城市大工业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的农村工业体系和外贸出口产品生产体系,全面提高乡村工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科技、教育体系,形成科研、教育、推广有机结合,市、区(县)、乡、村多层次的科技推广和职业技术教育网络,农业科技水平有明显提高;
  ——初步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农民生活普遍达到小康水平,生活资料和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居住条件和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健康水平日益提高,社会服务设施和保障体系基本完善;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水平,农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1.农村社会总产值十年平均每年增长9.1%。其中,农业年均增长4%;工业建筑业增长10%;商业、饮食、运输等第三产业增长11%。一九九五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425亿元,“八五”期间年均增长8.9%;二000年达到662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9.22%。
  2.农村国民生产总值十年平均每年增长8.5%,一九九五年达到138亿元,“八五”期间年均增长8.2%;二000年达到212亿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8.9%。农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一九九0年的2437元,到“八五”末和“九五”末分别提高到3471元和5087元。
  3.农业总产值(一九九0年不变价)十年平均每年增长4%,一九九五年达到63亿元,二000年达到77亿元。
  4.乡镇工业产值十年平均每年增长10%,一九九五年达到320亿元,二000年达到508亿元。“八五”期间,产值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提高2至3个百分点。
  5.外贸出口收购值十年平均每年增长10%,一九九五年达到27亿元,二000年达到44亿元。
  6.粮食生产十年要再上两个台阶。“八五”期间,年均总产量18亿公斤,“九五”期间年均总产量20亿公斤。棉花总产量十年年均增长6.97%,一九九五年达到50万担,二000年达到60万担。
  7.副食品,十年内蔬菜总产量稳定在每年27亿公斤;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3.6%,一九九五年达到15万吨,其中猪、牛、羊肉10万吨,二000年达到17万吨,其中猪、牛、羊肉12万吨;禽蛋总产量,年均增长0.7%,一九九五年达到1.75亿公斤,二000年达到2亿公斤。牛奶总产量,年均增长5.5%,一九九五年达到1亿公斤,二000年达到1.3公斤;水产品总产量年均增长1.84%,一九九五年达到12万吨,二000年达到13万吨;果品总产量,年均增长5.89%,一九九五年达到1.6亿公斤,二000年达到1.8亿公斤。
  8.林木覆盖率,到一九九五年达到12.6%,二000年达到13.8%。
  9.人口,到一九九五年郊县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0‰左右;到二000年降到9‰左右。
  10.农民人均纯收入,十年年均增长6.5%。一九九五年达到1500元,二000年达到2000元。

  三、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深化改革,稳定、完善农村政策。要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加以完善,使土地和各业承包制度规范化。逐步建立健全以市、区(县)职能部门为依托,以乡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以民间各种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推动服务组织向专业化、系列化、多样化、企业化方向发展。“八五”末、乡、村集体统一服务的覆盖面要达到总农户的95%以上。在有条件的地区和新开发的土地,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集体积累机制和乡村集体经济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要在普遍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完善承包办法,建立约束机制。按照“稳定、完善、提高”的要求,搞好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完善配套,通过加强宏观指导,进一步提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改革管理体制,搞活县办工业。
  (二)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常规农业和开发农业一起抓,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效益。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抓好现有粮食生产基地完善和配套的同时,“八五”期间,再建设粮食生产基地100万亩,建成静海、宝坻两个商品粮基地县。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开发荒地25万亩。粮食生产要基本实现区域化种植。建立健全市、县、乡良种繁育体系。“八五”期间建成市玉米良种场、棉花原种场。严格控制非农业占用耕地,确保粮田面积基本稳定。十年内,粮食生产占地控制在450万亩左右。有计划地建设棉花生产基地。“八五”期间,建成武清、宁河棉花基地30万亩,“八五”末,全市棉花播种面积扩大到50万亩。
  加快对主要行洪河道的整治,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八五”期间继续治理永定新河、海河干流、独流减河、蓟运河、大清河。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在逐步更新、改造、维修配套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同时,要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稻区用水,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调蓄功能。坚持组织广大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国营扬水站改造,增加蓄水能力1至1.5亿立方米。新打机井1500眼,更新3000眼,维修5000眼。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改善降涝面积60万亩。以抗旱节水为中心,以粮食基地、蔬菜基地和果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快兴建防渗渠道、暗管排咸、管道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八五”期间,新建防渗渠道2000公里,喷、滴灌3万亩。加快山区水利建设步伐,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方针,发展农机化事业。围绕粮食生产和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生产各类适用农业机械、器具。十年内,主要粮食作物的耕、播、耙、压、收割、脱粒基本实现机械化。“八五”及“九五”末,机耕面积分别达92%和95%,机械排、灌面积分别占总耕地的73%、78%。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机械化乡、村办集体农场。积极发展肉、蛋、奶、禽、鱼、菜、果生产和保鲜机械。大力扶持农机工业的发展。更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1000台(套)。新建农机供油站50个,增加储量5000吨。实现农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继续实行以电养电政策,有计划地改造农村电网。十年内将各县供电线路基本更新一遍。调整变电站布局,提高农村供电质量。新建变电站15座,增容246800千伏安;扩建13座,改造5座,增容55100千伏安。“八五”末,农户通电率达100%,基本保证农村生产、生活用电。
  在积极开发利用有机肥料的同时,增加化肥生产。在改造武清小化肥厂基础上,利用天津碱厂基础条件建成年产11万吨尿素装置,使全市化肥肥源达到50万吨。积极开发复合肥料生产,增加有机肥投入,改善土壤肥力并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数值天气预报等现代化技术,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完善天气预报信息网络。开发气候资源,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水平。“八五”期间,建设气象调度通讯中心。
  以建立城市周围的森林生态系统,改善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增强绿化意识,动员全社会办林业。加强对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的全额管理,坚持以法治林。进一步搞好三大果品基地建设和干线公路、铁路、大型河道绿化及蓟县长城、翠屏湖、盘山三个旅游风景区建设。完善外环线绿化带工程。加快武清港北森林公园、杨柳青大绿工程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平原绿化,完成蓟县山区10万亩缓坡开发。
  (三)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提高副食品生产供应水平。今后十年,在保持蔬菜、禽蛋、水产品、奶类自给的基础上,着重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发展加工、保鲜技术,进一步改善供应。
  菜田基地面积稳定在24万亩左右,生产布局以近郊为主,远郊为辅。改善菜田生产条件,加强水利设施配套和低洼盐碱地改造。“八五”期间,改造园田3万亩,建成西郊园田示范区。“九五”期间再改造5万亩。主攻淡季生产,调整好保护地和露地生产比例。引进更新品种。改造和建设两座大型蔬菜保鲜库,发展蔬菜挑选加工业,基本实现净菜上市。
  继续以国营为主,适当发展集体和专业户,在郊县建设若干适度规模的奶牛场,并相应发展服务设施,逐步建成比较稳定的、生产水平较高的奶牛生产基地。到“八五”、“九五”末,奶牛分别发展到3.2万头和4万头。稳步发展奶山羊。积极开发奶制品。
  巩固和提高以国营、集体、专业大户为骨干的蛋鸡基地生产水平,优化品种,降低饲料消耗,提高蛋鸡产出率。全市蛋鸡存栏稳定在1500万只左右,基地蛋鸡稳定在1100万只,使生产更加均衡。
  生猪生产基地全部实现瘦肉型,建成两个瘦肉型猪标准化饲养示范县。积极发展肉牛和肉鸡生产,建成两个肉牛饲养基地和两个大型肉鸡联合企业。“八五”及“九五”末,生猪出栏分别达到130万头、155万头;肉牛5至10万头;肉鸡生产达到2300万只。
  继续实行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海、淡水养殖面积稳定在42万亩左右,并有计划地改造基地池塘,增加名、特、优品种,实行综合养殖,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完善提高淡水商品鱼基地,建设养鱼、养虾示范区。积极发展中、远海捕捞,新建远洋渔轮5组,集体远海渔轮14对。
  重点搞好果树的更新改造,改善果品生产条件,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八五”期间,建成现代化示范果园1700亩,苗圃培育300亩。加快发展果品保鲜、加工业。
  要把加速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今后十年副食品生产的重点。一要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母本种猪合成体系,完善父本种猪场,建成种猪测定站;完善扩建蛋鸡祖代鸡场,充分发挥市祖代鸡场作用,完善提高父母代种鸡场,全部实现蛋鸡良种化;建设肉鸡祖代种鸡场1座;搞好高产奶牛饲养管理综合技术开发,全面实现牛群净化,提高牛群质量和产奶量;建设鲢鱼、鲤鱼、鲫鱼、罗非鱼、河蟹、扇贝等良种场和水产良种监测站,使商品鱼基地的主要淡水鱼良种化;建成市蔬菜良种场,再建两处县级蔬菜育苗中心,基本实现工厂化育苗。二要建立健全高效优质的饲料生产体系和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有计划地改造饲料厂和建设饲料添加剂原料厂;推广秸杆氨化技术和鸡粪再生饲料技术,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下脚料,为饲料工业增加新原料。三要建立健全畜禽、水产防疫灭病保障体系。“八五”期间,进一步健全“三级”畜禽、水产防疫服务网络,新建市和区县兽医卫生监督检验网络。新建生物药品制造厂和建成兽药厂各1座。四要建立主要副食品保鲜、加工体系。“八五”期间,建成高级系列乳品加工生产线、淡水鱼加工厂和若干果品保鲜、加工厂。
  (四)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今后十年,要逐步形成和建立一个以国家投资为导向,集体、农民资金投入为主体,利用外资和国内其他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农业投资体系。建立市、区县、乡三级农业发展基金并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业基本建设补偿制度,坚持大中型农业设施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制度,增加集体资金积累和农业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增加生产资金投入。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积极争取国家的各项开发资金及国际性资金。
  (五)调整结构,加快技改,强化管理,稳步健康地发展乡镇企业。坚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和城乡结合、整体推动的发展战略,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以内涵为主,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强化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进一步调整乡镇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计划指导,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出发,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积极发展利用地产资源的产业和为农副产品深加工、支援农业、城市大工业配套、出口创汇及人民生活服务等产业。要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要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拳头产品为龙头,组建一批企业集团或群体,提高规模效益。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加技改的资金投入,有计划地对骨干企业和有发展前途的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科研生产联合企业,加速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工业小区。组建郊县建筑企业集团,发展一批仓储运输业。充分利用郊县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加强乡镇企业的基础管理和专项管理。坚持培养与引进结合,加快人才培养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八五”期间,要有计划地从市内工业部门抽调一批技术管理干部,到区、县、乡镇和骨干企业挂职,帮助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变乡镇企业人才结构。要引导个体及私营企业的发展。
  (六)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农村外向型经济。按照全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规划,采取扩权下放、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积极引导等措施,尽快使郊县开放地带形成气候。一是加快发展创汇农业。充分发挥地产资源优势,提高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水平,在完善现有14个农副产品出口基地的基础上,再发展一批创汇农业基地,开发和扩大名、特、优、新产品出口。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搞好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形成以种养业促加工业,加工业促出口,出口促种养业的良性循环。二是增加乡镇企业出口创汇。抓好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档次,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和创汇群体,推进科、工、贸联合。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企业扩大埠际间的合作,发展边境贸易,扩大劳务出口。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快资源开发,形成出口优势。充分发挥华农进出口公司和各专业公司的窗口作用,发展与郊县的联合,建立农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咨询服务机构,为郊县农村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服务。加速农村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外向型经济的管理队伍。有计划地建立外商投资小区,改善发展外向型经济环境。
  (七)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对科技教育兴农的协调与指导,建设和完善市、区(县)、乡、村四级科技推广体系,突出抓好乡村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咨询、培训和兴办科技生产联合体。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坚持以推广适用技术为重点,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充实科研手段,改善科研条件。发挥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作用,开展科技联合攻关,集中力量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积极进行生物工程、农业环保、植物保护、保鲜技术等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适用技术成果。搞好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和燎原计划的实施,组建星火技术产业集团,创建一批星火示范企业,组织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区。改革农村教育,加速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搞好成人教育、办好各类短期技术培训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区县、乡、村三级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办学网络。认真办好农学院、广播、电视、函授学校、成人中专、农校及各类培训学校,为农村培养大批适用人才。
  (八)积极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主要副食品产销一体化,建立起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富有活力的副食品流通体制,减少财政补贴,丰富市场供应。要敞开鸡蛋供应。要由逐步减少蔬菜合同定购品种和数量过渡到放开价格,进一步搞活蔬菜市场。有计划地建立生猪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联系的企业集团。在充分发挥国营商业、供销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扩大农民参与流通的规模。积极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在抓好城乡现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管理工作和设施改造的同时,有计划地建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积极扩展期货贸易。“八五”期间,建成市宜白路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和水产、禽蛋批发交易市场。增加流通设施建设,增强粮食储备能力。
  (九)加强村镇建设,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坚持全面规划、合理用地、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努力把村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八五”期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小区建设需要,重点建设布局合理,有配套设施,交通方便,整洁卫生,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集镇。加强乡政府所在地建设。进一步搞好村镇规划,建设400个风格别致、配套较为齐全、环境优美的样板村。强化宅基地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严禁乱占耕地。
  继续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五至十年内将乡村公路维修一遍。进一步改善农村通讯条件,逐步实现与市话并网,县级基本实现电话程控化,增加长途线路,实现与国内外的直接电讯联系。完善部分乡镇的供电、供水、排水等配套工程。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开发农村多种能源。“八五”期间,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促进村镇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逐步使村镇建设走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办好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增加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搞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和环境卫生。办好乡村敬老院,逐步实行农村干部、乡镇企业工人和农民的退休制度。兴办乡村福利厂,安置残疾人就业。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保险事业,保障农村经济生活秩序的稳定。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健全环境管理网络,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
  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坚决稳定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基层计划生育队伍,从严控制人口增长。
  实行综合治理,全面改变后进贫困村面貌。“八五”期间,对列入扶持范围的后进贫困村,实行组织、政策、投入、科技等综合治理,加快资源开发,壮大集体经济,使后进贫困村面貌有明显的改变。
  (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思想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认真抓好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广大农村普遍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彻底刹住赌博、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歪风邪气,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和文明户活动和学先进、比先进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厂规厂法、村规民约,坚持开展“扫黄”、“除六害”斗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八五”期间实现郊县党校、乡镇党校、村街党员活动室网络化。十年内,在文化体育设施方面做到每个郊区(县)都有体育场(馆),乡镇和村普遍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逐步把我市农村建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网站链接: